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沈國珍[斗南鎮龍虎堂主]


斗南鎮寒林寺



     大眾爺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屬於有應公的一種,是祭祀無主鬼厲。大眾爺有數種名稱, 如大將軍、聖公、陰陽公、萬善爺、大墓公、百姓公、萬應公、萬眾爺、顯靈公、義民爺、千眾爺,均為成群無依的鬼魂。


     斗南鎮寒林寺, 是一座大眾爺廟。每年陰曆四月二十八日舉行祭典儀式。寒林寺建於日據時代,1896年日本軍從北部登陸來接收台灣,各地紛紛組織抵抗,日本天皇的堂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前路軍, 一路無阻打到斗南, 川宮騎著高頭大馬,正經過斗南北郊的田頭里,被一位割竹葉的農民, 以竹竿绑上镰刀当武器,突然將川宮的頭砍下來, 日軍為了報復,與雲林西螺的義勇軍展開大決戰, 許多抗日台灣人死於斗南,沈平山的祖父沈國珍[舊社里龍虎堂主]當時背著關帝君神像, 躲在橋下, 俟戰後出來, 看到這些義士屍骨曝於荒野,偷偷收埋於小祠後,定名「寒林寺」,以避日人耳目。直到終戰後,這秘密才逐漸曝光,歷經整修廟宇始有今日規模。寒林寺成為雲林縣唯一抗日的義民廟,後來陸續收容其他無主枯骨。

       註: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伏見宮邦家第九子,仁孝天皇之猶子。明治維新時,被幕府奧羽越列藩推舉為東武天皇,遭薩長聯軍擊敗,被朝廷指為「朝敵」,後來被軟禁在京都削髮為僧。明治三年獲特赦並還俗,加入陸軍,率軍團赴普魯士深造。回日任大阪師團長,甲午戰首捷,升近衛師中將,擔任乙未徵臺司令官。台灣民主國成立後,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進攻台灣,展開為期數月的乙未戰爭。日本政府對川宮的頭被砍下,相當震驚, 一直隱瞞實情, 最後虛稱因感染瘧疾而亡,屍體於明治28年11月4日返抵東京(橫須賀上陸)。西元1895年十一月三日,日本明治天皇誕辰。兩天後,也就是十一月五日,日本軍方才公布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薨去」的訊息。

      大甲鎮岷山里大眾爺廟 , 清順治十八年(公元一六六一年),國姓爺鄭成功收復台灣,當時死傷無數,有些屍骨,由當地人士將他們葬在大眾爺廟附近,後來因為開墾,才將這些人的骨骸、收藏在當時 有應公詞內。

     台中縣大安鄉海漧村大眾爺廟 , 從清朝開放海禁之前,即有大陸人民到台灣開墾。其中以福建省漳州和泉州的移民較多,兩派移民,常為了搶地盤爭執,演變成派系之爭,船隻常在海上相遇即大打出手,上了岸仍繼續械鬥,村民嚇得緊閉門窗,不敢外出。械鬥持續三天三夜,血流成河,橫屍遍野,三天後村中清理屍體,依照衣著將漳洲人與泉洲人分開埋葬祭祀,供奉泉州人的稱為「泉州公」即今日的「崇善祠」,而漳州人的屍體中有女姓移民,所以稱漳州人的廟宇為「大眾媽」。兩座廟均面向大海,向著回家(大陸)方向。

      南方澳城隍廟,位於內埤漁港(第二漁港)的西側山下,規模不大,歷史很久。原來城隍廟的前身叫「大眾爺廟」,在南方澳尚未建港之前,內埤一帶是個低窪的水澤地,周遭長滿麻竹叢,附近早有漢人十來戶居住,其中有一位黃椪毛墾田時,在麻竹叢下發現一些骸骨,於是將其收集山邊並建一小屋安置,按漢人習俗,這種所在都叫「大眾爺廟」。

      台北縣新莊地藏庵, 最初是奉祀文武大眾爺,後來才供奉地藏王。地藏庵的大眾爺分文武兩類,文大眾爺為貧病路倒的屍骨,武大眾爺為械鬥或死於戰爭的亡魂。道光二十一年(一八四一年)台北盆地發生閩粵械鬥,粵人敗走中壢,在這次械鬥中陣亡的孤魂,全部奉祀於該庵的邊殿。董府大老爺為專供信徒詛咒發誓的神祇。
  八里大眾爺廟,是淡水河岸最盛名的廟宇,據傳建於嘉慶元年(1796年)4月6日。由於台北八里渡船頭自古是大陸先民,來北台開拓新生地,不少無親無故客死異鄉,渡船頭善士遂將這些「孤魂屍骸」收殮同穴,後被熱心鄉坤將之建宇成廟,供人參拜祈福,而漸成渡船頭地方信仰中心。

     台中義民爺廟, 建蓋於明治四十一年﹝西元1908年﹞,原位在文心南三路,佔地約500坪,收立3260個墓碑,其中大多為抗日的漢民無名屍。

     清朝墾荒年間,來到新庄子墾殖的移民,在過溪新庄子撿到無數的無主屍骨,順應庄民提議,在台北市五權西路二段1238號興建「有應公廟」。

     台中市水安街與大福街口-大眾爺廟, 坐落於緊鄰水安宮。建蓋源起清朝嘉慶年間﹝西元1825年﹞,庄民為感念唐山志士,保鄉衛民,抵禦盜賊而英勇殉難的忠義凜烈精神,而建寮立碑、奉祀香火。
     新埔褒忠義民廟, 乾隆五十二年,清廷派陝甘總督福康安率十萬大軍登陸鹿港,會合義民軍,全力圍剿林爽文,決戰於崙仔嶺,再戰牛綢山諸役,予清廷翼鋒之助,厥功甚偉。次年一月,林爽文終於被擒,二月,莊大田也被俘,戰事始告平息。征戰中,犧牲成仁義軍先烈達兩百餘人。林先坤、王廷昌於回師之時,僱請牛車沿途遍拾忠義軍骸(有黑布為記),原擬歸葬大窩口(今湖口鄉),唯牛車過鳳山溪後,牛竟不受驅駛,經焚香禱告,並跌筊取決,始悟先烈決意魂地。

沒有留言: